最近,有不少小伙伴咨询关于跳槽甲方还是选择留在施工单位。今天,我就谈谈在甲方和施工单位做工程究竟差异在哪,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01准入门槛不一样
甲方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非常看重学历,基本都是研究生或者博士才能进入,而施工单恰恰相反,学历要求相对于来说轻松一些,一般大专和本科就可入坑。并且由于施工单位的流动性高,施工单位每年招聘人数也比甲方多。
我在毕业的时候也有很多同学想去应聘甲方,但是由于经验和学历不够,所以还是选择先进入施工单位磨练几年,等后面有机会了再跳槽甲方。这个过程长短不一,有的两三年就完成“曲线救国”,有的熬了五六年都没机会。
02身份不同
甲方是给钱的,施工单位是拿钱办事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甲方说了算,而施工单位则负责把甲方的要求落地。
举个例子,项目做技术交底,一般来说要设计院先把图纸出好,现场再按图施工。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三边工程”,也就是图纸还没出,现场就得开工了。这时候,现场一些工艺工法要怎么做,就得甲方工程部来定,施工单位只管按照甲方的要求来干活。后续如果出了什么错漏,也是甲方工程自己扛。
03工作性质不同
施工单位的工作偏执行。长时间泡在现场,许多工作要亲力亲为且休息时间又少,身体上很劳累。
以施工员一职为例,日常主要工作是解决施工现场上遇到的问题,组织和监督劳务干活。大量时间都要泡在现场,做各工种分析、安排施工工序、对劳务进行技术交底等,日常也要亲自下场干活,比如放灰、打灰、做试块、接管、支模、指挥塔吊等等。
而甲方的工程岗位更偏管理多一些。要想事情能顺利办好,同住建部、环保等政府部门维护好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日常还要和总包、分包、监理等频繁沟通,精神压力更大。
04待遇和晋升不同
大部分人进入地产公司,起薪都比刚进入施工单位的薪资高得多。如果不是碰上抢进度或者放假值班的时候,不少甲方单位都是有双休的,而施工单位遇到赶工期的时候,基本上是几个月不休息的。
土木毕业的应届生进入甲方,通常按照“工程师→工程主管→工程经理→项目经理→项目总”的路径来实现晋升,只要不是太差,干完一个项目升一级是可以实现的。而施工单位素来有“三总五项”的说法,理论上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实际上现在技术员/施工员起码要三年才能独挡一面,如果想晋升总工还是有难度的。
在我看来,要当总工,也就是技术负责人,至少要有一个完整的项目经历。哪怕前期的招投标阶段不参与,至少要从项目开工、材料进场、临建搭设开始跟进,一直到项目竣工交付,从头到尾经历一个完整的项目,才能算是基本合格。三年时间,也只能做一些短平快的小项目,大型建设项目动辄四五年的。那么在这短短的三年里,你要经历一个完整的项目,除非你运气极好,一入职就给你分到刚开工的新项目,否则都是中途入场,难有完整的项目经验。
所以通常是按照“施工员/技术员→工程部副部长→工程部长→生产经理→总工→项目经理”一步步往上走。
值得一提的是,施工单位比较看重资质,尤其中字头单位,想升职不仅看工作表现,还要看证书。许多工程人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考二建、一建等证书。
05最后想说的是
以前很多土木工程人毕业会优先选择去施工单位学技术,而现在大家更向往作为甲方的房地产企业。事实上,选择就业方向不仅受限于硬性条件(如学历、所在区域),也取决于软性条件,比如个人能力、性格、发展规划以及兴趣偏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选择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本文由风潮物联原创,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