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浇带平面位置调整
在施工中进场遇到需要调整后浇带位置的情况,施工之前需提前全面详细排查后浇带的详细设计情况,并将各层后浇带进行套图重叠,详细分析各层对应情况,以便提前考虑施工部署情况。
1.1后浇带遇集水井调整
在结构平面图中,需要注意排查集水井与后浇带较近的情况,在平面图中由于未表示出集水井侧壁厚度的边线导致提前识别不到侧壁和后浇带冲突的问题。需要根据集水井侧壁厚度尺寸情况,后浇带提前调整局部转弯。
1.2后浇带遇塔吊基础/人防口部调整
塔吊基础位置经常需要跨越后浇带,此时需注意提前调整后浇带与塔吊基础无冲突。另外底板后浇带穿人防口部时,为避免施工不方便以及减小对人防密闭效果的影响,将后浇带位置微调,同时调整相关柱基承台尺寸位置。对于其他个别后浇带穿人防门框和人防墙的部位不易调整,就按原设计进行了施工。9#塔吊基础位置原设计后浇带9#塔吊基础位置后浇带局部调整后此外,本项目7#塔吊基础和条基承台距离较近,且不易将塔吊基础和底板融为一体提前施工。故此塔吊基础设置在底板下方,为方便后期塔吊基础节拆除,将局部后浇带扩大。
1.3后浇带各层平面位置不对应调整
由于结构构造原因,经常导致底板和地下室各层结构的后浇带不易做到平面位置相互对应。如下图,箭头标识部位伸缩后浇带在底板位置后浇带在人防楼梯下方,地下室各层在人防楼梯上方。主要是因为底板后浇带放在人防楼梯上方时,后浇带需要穿柱基承台,不利于施工(有条件时也可以调整柱基承台尺寸以避开后浇带)。如果地下室各层后浇带调整到人防楼梯下方时,后浇带又会穿较厚市政路顶板以及顶板深梁,造成的影响也较大。另外考虑到施工部署情况,后浇带上方的底板需要先于下部底板进行施工,因此后浇带按此设计基本不影响施工部署。如果施工部署需求后浇带下方底板先行施工的话,会造成地下室各层楼板还要在底板后浇带位置留置施工缝,造成的影响较大,此种情况需要详细对比调整后浇带和留置施工缝两种情况造成的影响进行对比选择。因此,对于后浇带不对应的情况因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有时不对应更有利于施工,需提前做好识别排查调整工作,且可通过后浇带的调整减少施工部署导致的多留置施工缝。
1.4裙房伸缩后浇带调整
在结构设计时,裙房的后浇带布置常常是和地下室对应,但是由于裙房结构的变化,经常会导致后浇带留置不合理,需要根据施工部署、结构尺寸等情况进行重新调整后浇带,起到减少后浇带留设以及方便施工组织。同时要根据钢结构、楼承板结构情况,需要后做必须留置施工缝时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进去统一调整。
1.5伸缩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
对于地下室部分楼层伸缩后浇带导致出现小尺寸结构的时候,根据施工部署情况可将小尺寸结构随大面一同施工时,可根据结构整体尺寸情况将伸缩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进行施工。另外,对于本项目AD栋塔楼地下室结构尺寸较大,原设计了伸缩后浇带,对于施工影响较大,将AD栋塔楼原设计的伸缩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进行施工。
1.6后浇带和内支撑融合调整
设计过程中,主体结构和支护设计往往是脱节的,经常未做深度融合。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图纸和施工部署方案情况统筹考虑,原则是内支撑拆除和地下室分块施工尽量匹配,以方便地下室结构和拆撑流水施工。如下为某项目原设计的内支撑与后浇带平面图,以及内支撑和后浇带调整后的平面图,方便了施工组织流水。
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