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40层,需要搭乘另一部转换梯至顶模平台。”4月21日,在年工程建设行业前沿技术交流暨科技工作动员会后,重庆在建第一高楼、重庆首座超米摩天大楼——重庆陆海国际中心项目作为技术交流会分会场接受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区逾名参会代表的现场观摩。
作为该超高层项目的承建方,中建三局三公司总工程师丁伟祥表示,本次观摩会展现了建设行业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分享了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将有力推动建筑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上游新闻热线/上游新闻APP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本次观摩会较以往有所不同,现场设于项目米二期塔楼室内,分4大区域进行展示,分别为7层超高层建造技术展示区、8层现场观摩会主会场、40层党建及文旅展示以及“空中造楼机”顶模平台,“相当于已至80层楼高。”
据中建三局三公司重庆陆海国际中心项目项目部经理王登科介绍,超高层施工关键技术及工程履约的有序顺利开展得益于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超高层建造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顶模系统,被誉为新一代“空中造楼机”。
“与传统的近乎半月的建设速度相比,‘空中造楼机’最快可实现4天造出一层楼,刷新了国内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速度。”王登科表示,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效率与质量,“项目部采用的动臂塔吊施工、超高层混凝土泵送、垂直运输、钢结构施工等超高层施工核心技术,也为高质量生产贡献了不可忽略的力量。”
动臂塔吊最大吊重吨全国仅有10余台
“例如我们的动臂塔吊,由于该工程垂直运输难度高,仅各类钢构件合计吊次就达3.7万次,所以整个施工过程共采用5台塔吊,其中两台塔吊最大吊重均为吨,是目前国内房建领域吊重最大的塔吊,全国仅有10台。”
王登科进一步介绍,塔吊爬升附着突破传统型预埋连接形式,采用中建三局自主研发设计的装配式可周转混凝土附着连接件,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应用于外挂动臂塔机上。“这是我局借鉴‘自攻螺钉’原理,自主研发的可周转系列混凝土预埋件,既可承受拉力及剪力,又可从混凝土中取出,周转使用,极大降低了成本。”
混凝土一泵到顶施工技术最大高度为重庆地区之最
“本工程混凝土用量30万立方米,为有效减少混凝土自重产生的反压力,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了设备和管道选型的布置方案,最终采用双动力系统的HBT90混凝土泵,实现一泵到顶。”王登科解释,泵管采用耐超高压输送管,设置两路直达顶模钢平台上集成的两台HG19G混凝土布料机,用于塔楼混凝土浇筑,分别在30、62层设置缓冲段,最大泵送高度为.75米,为重庆地区之最。
施工电梯分低中高区运行满足不同需求的垂直运输
“为保证顶升过程中施工电梯仍可以正常运行,我们在施工电梯上加装了滑动附着。”王登科表示,在确定塔楼施工电梯数量和定位、排布电梯转换接力部署、确定施工电梯安拆及基础提升和运行规划后,将施工电梯分低、中、高区运行,用以满足人、材料、小型机具等的垂直运输。
“其中1#及2#电梯基础采用全钢式封闭设计,可实现免安拆移位,不仅减少电梯的运行高度,降低电梯租赁成本以及运行风险,还保证后续水平楼板施工作业安全,同时也规避了电梯拆除移位的安全风险。”
上游新闻记者陈骅通讯员田喜胜曾成摄影/陈艺伟
上游新闻报报报料热线、渠道:、上游新闻APP报料。新鲜事、感人事、不平事,欢迎告诉上游新闻。新闻线索一经采用,酌情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