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拍武汉新城区长山脚下的水库,规模很小像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20307/10391279.html

城市的发展,让曾经的荒芜土地变成高楼大厦,僻静的荒野变为生活区;而常年生活在此,也能逐步发现这种变迁的痕迹。像在湖北武汉新城区东湖高新高新大道长山附近,在被高楼大厦包围的马路交错区里,就有一座长山水库。水库本身规模不大,但因为周边既有工业厂房,又有绵延山体,环绕包围下,烘托出一片片纯粹的生态风景,自然和谐。

与多数还遗留在城区的建筑工程遗址比较,长山水库较为特别,毕竟它属于半自然半人工造就的工程。如果不是因为路过,小编也难以理解,为什么在新城区范围里,还有如此宽阔的水库存在,尤其是以水库为核心,周边横纵交错的马路边缘,尚有大量在开发建设的工厂。而来到水库打卡,要走的交通路线非常直观,参考路线为:走城市的三环线或者绕城高速,在东段的高新大道出口下,往葛店出城方向走,到长山后向南转到同力路,第一个路口处就能看到水库。

由于水库的特殊性,它的周边必须有高耸的大坝做防护。所以抵达现场后,可以明显发现,在同力路和科技三路的辅路边缘,地势突兀变得高耸,有一块方框形状的巨大幕墙规整立在一起。从地势坡度和建筑成色看,已经分辨不出年代感,毕竟其表面已经被自然植被完全包裹,有行道树点缀,偶尔看得到草坪中露出一块块石头痕迹,水泥浇筑的横截面清晰可辨,以点及面判断,这一方堤坝的体积和规模必然不小,当年必定是举大众之力建设而成。

顺着草坪边上的斜坡往堤坝上面走,有行人踩踏的痕迹。本来,从完整的功能分区看,类似堤坝面会有步梯,兼顾攀爬和通行功能,但长山水库堤坝面上没有,草坪像地毯一样铺着,一看就是无人管理的结果。走到上面去,倒也轻松,目测整个高度在三四米,拐到另外一头,呵,这边居然还真有一条步梯,昏暗的水泥色,斑驳的缺口,还有掉下来的水泥块,都是岁月侵蚀的效果。

站在坝顶上,倏忽间便吹来风。还别说,初夏的风吹来,还很凉快,空气里有淡淡的青草味,也有鱼腥味。从堤坝一侧望去,近在咫尺的科技三路,两边是工厂厂房,有的已经正常运营中,有的还在建设,塔吊与工地围挡,推土车和工程车相当亮眼,一派忙碌的景象。而另一面,就是长山水库的水体部分,它的面积不算大,至少在水库对比中,属于很小的规模:南北可以对面眺望到水岸,东西还有弧形的砂石区(可能是被填埋的结果),也就比一般的球场大一点。

抛开面积,再来说长山水库的水质,那是真的好。来此之前,小编刚好经过了武汉城区的南湖,南湖的水质就很糟,虽然面积大,但水体早就富营养化,且或多或少有排污口存在,它们也是污染的源头,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水体颜色很深,站在湖边能嗅到异味。而在长山水库堤坝上,看到的水库水质,被近处和远处的天空倒映,有典型的天蓝色出现,走近去看,水底的砂石看得明晃晃,空气里嗅到的是青草味,泥土的气息。这种水质,完全可以当做自然游泳池,当然,实际可不建议这么做。

沿着堤坝东西走几圈,从堤坝顶部的状态更加能判断水库的年久失修。要说一般水库堤坝上,至少也要铺好水泥,修好防护栏,树立指示牌,而长山水库的堤坝上,指示牌确实有,但路面全部是自然的泥泞状态,只不过因为草坪生长“硬化了”表层,且护栏也是最近修建的。这样的路面,只适合步行,来回走几圈,拍几张照片,对比水泥路面,这种原生的画面也算和谐自然。

在长山水库坝顶,同时看到了水体一侧的排水闸,这也是所有水库的标配功能区。继续往北看,不远处是高新大道和长山,再近处是几栋建筑厂房,成色新颖,尚在建设之中。根据周边规划,以最近处的长山地铁站为核心,周边绵延区域都是未来科技城范围内,将来也是区域重点发展的地方,水库的存在,可以是劣势也可以是优势,就看相关部门如何规划了。(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