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社科院哲学所李季林老师说:哲学三元论成立,必须找到生命体不属于物质的证据。这是字典里都没有的知识,我只能在生活里找.)
三角形哲学方法是哲学二元论向三元论过渡的哲学方法,二元论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和思维。在二元论里,生命体是属于物质的。
三元论包括三个方面,思维、物质和生命体。生命体从物质中独立出来,是个非物质,非意识、独立属性的实体,亦称共同体,其意为:有生命体存在,才有哲学关系存在,相反,没有生命体,没有哲学存在。
关于生命体的属性定位,传统的观点是物质的。当朔源哲学关系时发现,二元论是矛盾的,断层的。
物质是从哪里来的?物质来自宇宙,地球形成之初有了。思维是从哪里来的?思维来自生命体,生命体是物质的,等于说,思维来自物质。除了地球,宇宙还有很多星球,哪里有很多物质,为什么没有思维呢?以此推断,生命体是物质的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用三元论的观点朔源哲学存在的关系,是否有矛盾呢?
物质是哪里来的?物质来自宇宙,地球形成之初就有。生命体哪里来的?生命体由物质衍生,人们常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水、河流、大地是母亲。思维是哪里来的?思维是生命体的生理功能产生的。比起二元论,三元论表述哲学本源清晰、明朗,没有拖泥带水。三者的依赖、存在关系非常清楚。
我们概念实体的属性依据是什么?是物质组成的都是属于物质?还是依据其作用和意义?
纸质书和电子书,一个是实体的,可触摸的;一个是虚拟的,不可触摸的。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形状、实质的结构不同,统称为书是不合理的。但是,二者的作用和意义是一样的,所以都叫书。
书是物质组成,书的作用和意义是思维的,书是属于精神文化的物品。
相反的道理,人的生命体和物质的作用、意义是不一样的,不能笼统把人类的生命体定性、归属为物质。定位一个事物、实体不能看它的外形、实体结构,决定属性的是作用和意义。
生命体有两个作用和物质不相同:一是生命体可以产生客观、切合实际的思维。二是生命体可以产生动力、力量,协调思维和物质的关系,这是物质不具有。
如果说人的生命体属于物质的,认可了思维是有物质衍生的,没有了连接思维和物质的生命体。哲学是矛盾的、断层的,哲学没有了灵魂。
人类的生命体永远都不可能属于物质的。思维和物质的协调、发展需要动力、力量,需要有目的、有意识,精确、精准的去协调。人类每一个发明,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依靠生命体的动力、力量,去协调思维和物质的关系,推动了人类科技发展,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超能力。这是物质属性所不能完成的。
生命体怎么能属于物质呢?
放眼我们生存的社会,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或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的基本理念都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在保障人类生命体安全、健康方面,宪法、法律、道德,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是积极的。或工厂,或企业,发生事故时,强救生命体和抢救物质不能划等号,抢救生命体放在第一位。人的生命体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属于物质的。
在社会上,由于人与人的认知不同,物是人非的认知经常存在,一些人把名犬,贵重物质凌驾于普通人的生命体之上时。一经媒体传播,人们马上产生强烈的反应,口诛笔伐声,不绝于耳,“人类的生命体不是物质”,“生命体凌驾于名犬、贵重物之上”的呼声响遍舆论界。你还敢说生命体是属于物质的吗?
生命体又叫共同体,其主要的作用是连接思维和物质间的协调关系,同时,也是思维的源泉、存储(记忆)的实体,
生命体和思维虽然同步存在,但生命体不能代表思维,思维也不能代替生命体。比如,思维可以复制并传播,可以进入虚拟的网络空间,而生命体是不可以的。名人、领袖的静思维可以流传百世,而名人的生命体则不可以,所以,思维和生命体可以同步存在,不可以替代。
这里讲个故事,我用三角形哲学方法表示出来,看看哲学三元论的应用。
物质传递思维的作用和意义
在一工地,塔吊工正常的塔吊吊装工作中,突然,塔吊大臂转不动停了,是回转限位了。
回转限位是塔吊吊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往的处理方式,向反方向转动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次不一样了,因为大臂摆快了,有惯性,惯走了十多米。现在左右都不能动了,配电箱工作柜语音提示,回转限位,这次问题有点难了。
塔吊工没有解决问的办法,只能打电话给包塔吊的老板:“老板,大臂限位了,左右都不能动,可能是惯性原因,多走了十多米。”
塔吊是项目部租塔吊租赁公司的,租赁公司负责维修、养护,以确保塔吊正常工作,老板说:“我问问租赁公司的维修工。”
老板打通了租赁公司维修工的“塔吊限位了,现在是左右都不能摆动。”
维修工说:“你把塔吊工的电话号码给我,我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