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铁路站房
地下候车层结构顺利完工
标志着这座全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正式进入轨行层结构施工阶段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效果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位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空间结构交汇处
主要功能在于为京唐城际铁路
城际联络线、多条轨道交通提供服务
地下一层为进站层、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区域
地下二层为出站层、候车厅和地铁换乘空间
地下三层为轨行区
高铁、地铁、汽车、公交等进站后
都将驶入地下空间
将地面空间留给城市商业和景观绿化
“站城融合”将交通、商务、综合服务一体规划
打造融“交通中心+就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
于一体的城市活力中心
▲副中心枢纽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占地61公顷
地下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
最大埋深约32.9米
西咽喉最深约45米
即便是在如此庞大的地下城
阳光仍然可以通过采光天窗照到候车厅
候车的乘客在获得更高舒适度的同时
还可以清晰看到列车的到达情况
平面分层、竖面分区、人车分流、安检互认
也将带给旅客一流的换乘体验
作为北京十大铁路门户之一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立足“一核两翼”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做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是“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
建成后将成为实现三铁融合
配套交通设施完善的超级交通枢纽综合体
▲副中心枢纽施工现场
质优效佳,期到必成
项目部合理调配力量
科学组织现场施工
在副中心枢纽工程12家施工单位中
率先完成2层逆作顶板施工
同时,项目部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工程建设
相继荣获2项QCⅠ类成果、5项国家级专利
以及“共创杯”智能建造技术创新特等奖
确保了副中心枢纽建设高效稳步推进
副中心站铁路站房采用逆作施工
先建地下2层、再建地下3层
之所以逆着挖
是为避免传统基坑边坡开挖
对枢纽北侧京哈铁路线基础产生扰动
不打草稿,一次成型
减少废弃结构的同时提高施工安全性
地下空间有限,出土、堆料困难
项目部在B2层顶板设置6台塔吊
对应6个卸料洞口
有限空间作业难题迎刃而解
▲副中心枢纽总平面图
铁路站房设置在地下
采光问题如何解决?
项目部在位于地面的站房屋面
预留2个超大天井
长长的钢栈道从“洞口”延伸下来
地下挖出的土方从钢栈道运输出去
施工结束后,钢栈道拆除
阳光可透过采光天窗
洒进地下30多米深的站台
在进入轨行层结构施工的同时
地下候车厅“毛坯房”也将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绿色发展,低碳减排
副中心枢纽采用
中深层地热等绿色可再生能源
配合市电与光伏发电、电制冷与冰蓄冷
枢纽内部实现冬季近零碳排放
构建绿色环保交通
优化布局和换乘系统
打造集约化、智慧化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每天可满足单向47万人
安全快捷、舒适智慧出行
▲环保节能举措
项目部将绿色发展理念
融入施工全生命周期
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全封闭式垃圾站,清理转运效率高
钢板制作耐磨损,循环使用、降本增效
装配式木工棚,自带喷淋,防火降尘
装配式焊工棚,焊烟净化,内有乾坤
环基坑喷淋、塔吊喷淋,实现全覆盖、无死角
高压洗扫车24小时湿扫
多举措并行,多维度把关
实力保障副中心枢纽绿色低碳高质量建设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通车后
可实现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
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
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
打造首都1小时城市圈
辐射区域覆盖天津、河北及环渤海
对促进京津冀一体化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原标题:《“站城融合”新典范!带您探秘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