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天,他至少有天在超过米的高空中度过,被同事戏称为“离太阳最近的人”;从业32年来,他从农民工华丽转身为中建三局首屈一指的塔吊专家,先后参与北京第一高楼——北京中国尊(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米)、天津大厦(米)、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米)等地标建筑的塔机施工——他是“湖北省首席技师”、中建三局二公司的“塔吊匠人”陈金国。9月25日,陈金国获评由湖北省总工会授予的第三届“荆楚工匠”荣誉称号。
胆大心细,云端上的“常驻民”
年,23岁的木工陈金国正式成为一名塔吊工。30年时间,他从一名塔吊工,成长为中国摩天大楼的塔吊安拆专家。“我们常在三四百米的高空中作业,哪怕掉一颗钉子下去,也非同小可。”为此,一台塔吊20多个大构件,多个小零件,他摸得门儿清。
每次在拆除塔吊起重臂时,他都要顺着起重臂,凌空攀爬近70米的距离。作业人员到塔吊大臂端头不到1平方米的吊篮空间进行拆除作业,低头就能看见米高空下的建筑物,想一想都让人两腿发软,而陈金国却在大臂上平稳行走,如在平地一样。
勤奋好学,屡获国家级荣誉
超高层建筑施工时,需经纬仪来定位水平度和垂直度。但主体结构内空间非常狭小,用经纬仪来定位则非常困难,耗时也很长。
从事塔吊工之前,陈金国是木工,木工常用吊线锤来测垂直度,“但经纬仪等高科技设备可以测量垂直度,却不如他手中的吊线锤细钢丝精准。”
凭借30年的实践,陈金国参与研发的科技成果《超高层建筑大吨位动臂式塔式起重机施工技术集成》荣获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参与的《大型动臂式塔机安装拆卸和爬(顶)升工法》获国家级工法;还参与了国家专利《大型动臂塔机大直径变幅钢丝绳的穿绕方法》、《动臂塔高空变臂法》的发明,个人获年度湖北省首席技师。
不忘初心,心系“中国智造”
工作多年,陈金国驾驭过各种类型的塔吊。他说,平心而论,国产塔吊和外国塔吊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还有一个“私心”:希望有一天能驾驭中国制造的世界最顶级的塔吊。
如今,陈金国的头发有些白了,背脊有些弯了,但他依然未放弃学习。他说,他很想坐飞机,渴望体验那种“飞翔”的感觉,一如他在建筑的云端里幸福地“飞翔“”。(记者张翀通讯员刘近德刘丹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