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抽蓄电站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来自山东聊城的王冬冬,正在指挥着方溪乡北坑口大桥的塔吊工作。
王冬冬负责的2号桥墩,是项目的主力塔吊,距离地面80多米。“塔吊司机在高空中,看不清地面情况,完全听从信号员指挥行动,所以一刻都不能大意,必须做到精准指挥,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王冬冬拿着对讲机,在狭窄的山岙地面上来回奔波,还不时地“指手画脚”。
今年38岁的王冬冬,从事塔吊信号工3年,选择这项工作缘于爱人王西铎。王西铎是工地的塔吊司机,从房架塔吊到桥架塔吊,已走过8年工作历程。
“之前我在酒店做面点师,结婚后就在家相夫教子了。有了女儿和儿子后,感觉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有点大。为了能够多挣些钱贴补家用,就把两个孩子交给婆婆带着。我来到工地从事这份工作,与爱人在一起,我们可以互相照顾,挺好的。”面对记者,王冬冬的灿烂笑容,盖过被太阳晒黑的脸。
为了指挥塔吊司机精准起落,王冬冬必须时刻盯着起落的物件,一天下来,腰酸脖子痛。她告诉记者,做塔吊指挥需要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北坑口大桥工地,有3名塔吊信号工,只有她是女性。“信号工相当于塔吊的眼睛,特别是在下钩或起钩时一旦没看仔细,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有趣的是,王冬冬指挥的塔吊司机正好是她的爱人王西铎,两人既是工友,又是夫妻,一个在高空作业,一个在地面发指令,天地间相守相望、默契配合。“工作中,他听我指挥,生活上,我听他指挥。我既是塔吊的眼睛,更是他的第二双眼睛。”说完这话,她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每天开完早会后,夫妻俩各自就位,王西铎检查塔吊,王冬冬则仔细检查钢材是否捆绑牢固、吊钩下的钢丝绳是否断丝或磨损,确保安全。操作塔吊时,王西铎注意力高度集中,服从王冬冬的调度。而王冬冬必须先判断吊装物件捆绑是否扎实、重心是否准确,然后再通过对讲机给在高空的王西铎发调度信号。
最怕的是恶劣天气带来的危险,刮风下雨不仅会给施工带来麻烦,甚至还会有危险。所以一旦遇到6级以上强风时,塔吊就要严格遵守十不吊原则停止运行。
用王冬冬的话说,她现在已经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转背、走小车、起钩、落钩,指挥的每一个流程都已烂熟于心。而王西铎也习惯了她的声音。“当然,也会有沟通不到位的时候,我们也会争吵。但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吵完就过。”
虽然工作强度大,但与爱人一起,王冬冬的闲暇生活很充实,下班后换上了美美的服装,与孩子们视频聊天。“为了挣到钱,顾不上孩子们了,女儿5岁,儿子3岁,全靠婆婆帮着带。”视频的两端,连接着一个家庭的亲情。
“晚饭过后,我们会到方溪村周边走走,看看美丽的风景,这里山青水秀,是个好地方。”来到缙云大半年,王冬冬早已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缙云人很热情,房东大姐和超市店主像姐妹一样,有什么事吱一声音,她们都会伸手帮助,感觉很暖心。”
尽管很苦、很忙,但王冬冬很喜欢这份工作,“能够用自己的双手,与爱人一起,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感到荣幸与骄傲。”
来源:缙云新闻网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