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高支模的贝雷架转换平台施工技术

转载自建筑施工《免高支模的贝雷架转换平台施工技术》作者:陈静波吴志杰程凯

摘要:在中惠铂尔曼酒店工程商业楼建设中,采用贝雷架转换平台法进行扶梯洞口超30m的高支模屋面施工。通过方案比选、科学计算、专家论证等多项手段,保证了此类型复杂高支模施工的简化与安全。

关键词:免高支模;贝雷架转换平台;方案比选;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中惠铂尔曼酒店工程拟建1栋高层酒店及商业裙房。25层的高层酒店楼位于场地西北角,东南向布置8层裙房,局部9层。地下室3层,建筑面积约为.40m2。地上建筑面积.79m2。

工程高支模部位在商业楼扶梯位置,共2个,一个在商业裙房北侧扶梯大支模区域18~22轴交AA~W轴,一个在商业裙房南侧扶梯支模区域20~22轴交P~L轴(图1、图2),如采用常规支模方案,则分别从地下1层楼面及顶板搭设支撑至7层屋面,支模高度分别为44.80m和38.95m。屋面的结构板厚为mm,扶梯洞口最大跨度9m,长度27m,又由于屋面为绿化屋面,有覆土荷载,框架梁为mm×mm、mm×mm,尺寸较大。

2方案比选

2.1传统满堂架体系

2.1.1安全系数

操作安全性差:操作人员坠落隐患大、周围安全围护

不到位、脚手架拆除危险性大。

2.1.2支撑架垂直度

搭设高达40m左右,垂直度控制难。

2.1.3搭设效率

高40m满堂脚手架,需满足高宽比,搭设速度极慢。

2.1.4对后续工作面的影响

体系自重大,对本身结构需要加固处理,排架支撑等保留时间较长,影响后续安装工作。

2.2贝雷架转换平台体系

2.2.1安全系数

贝雷架体系搭设于施工层的下层操作楼面,再用槽钢

铺设于贝雷架上作为脚手架立杆立脚点,且在贝雷架底部满铺模板,达到硬隔离效果,安全性大大提高。

2.2.2支撑架垂直度

贝雷架体系搭设于施工层下层操作楼面,仅一层的搭设高度,垂直度易控制。

2.2.3搭设效率

根据现场的吊装条件,地面组装单元构件(2榀一个单元),贝雷架以拔杆或塔吊吊装到施工面下层楼面进行部分分段式拼装,工具化操作,功能保证,安装方便。

2.2.4对后续工作面的影响

基本不影响后续施工,随装随拆。

3总体施工方案

为避免传统搭设满堂支撑架作业方式的安全性低及成本高等不足,采取了搭设钢结构转换平台施工方案思路,考虑到贝雷架自身刚度强、可单元拼装组合、拆装灵活、材料可租赁、成本易控制等特点,综合分析后,采取了贝雷架转换平台的施工方法[1-2]。

A区扶梯洞口区域贝雷架单元构件不在塔吊覆盖范围,故采用贝雷架楼面拼装,平推移位的施工方法,而B区较小的洞口贝雷架单元构件在吊重范围,直接采取地面拼装后,塔吊吊装到位的施工方案(图3、图4)。立杆下东西方向铺设14#槽钢,其余空隙使用模板满铺做硬隔离,南北方向铺设贝雷架,两端固定于主梁上。

4免高支模贝雷架转换平台特点

4.1贝雷架转换平台的施工特点

现场贝雷架转换平台的吊装,相对于平台下方满堂支撑架的搭设及楼面加固,贝雷架平台构件采用模块化吊装更加便捷灵活。

将原需采用高支模的部位利用贝雷架转换平台,相比从底部开始搭设满堂支撑架,仅搭设1层高度,避免了危险

性较大的支模方式的实施,更加安全可靠,既节约了搭设工期,同时又节约了高支模搭设及底部楼面加固费用。钢结构平台采用贝雷片形式无须加工,市场租赁即可,成本上得到更好的控制。

A区屋面施工时,塔吊把单榀最小贝雷架吊至楼面上,在楼面洞口短边方向现场拼装整跨单元架体后,再由液压平移车把整跨单体运至规定放线处;B区跨度小,塔吊起吊整跨在地面组装好的单元架体至规定处,洞口满铺后形成一个整体平台后进行搭设支撑架等下一道工序。

贝雷架作为模板支撑体系的平台,较传统散拼钢结构转换层,其结构更加轻便,可单元片组装的特点更便于安拆,周转利用率更高。

4.2贝雷架转换平台的结构特点

贝雷架转换平台将高支模简化施工,将超高复杂高支模的搭设简化搭设至1层高度,安全风险降低。

钢结构平台采用贝雷片形式,由于为桁架片形式,自身平面内抗弯、抗剪强度高、刚度高,相较于洞口较宽的工况,可满足不设支撑杆件或上拉杆件即能保证各项强度及变形指标的要求。

贝雷架转换平台主要考虑平面外稳定及排列方式,通过在每2榀单元之间加设水平系杆和斜撑形成一个单元构件,每个单元按照洞口尺寸跨度计算间距,根据楼层结构尺寸在楼面进行排列,通过贝雷架平台表面通长立杆底部槽钢的铺设形成整体作为转换平台[3-5]。

结合洞口跨度的尺寸,将最小单元为1.5m×3.0m的贝雷片有效组合,搁置在楼面洞口位置,并在转换平台底部主梁位置搁置垫板,形成从贝雷架平台传至楼面主梁再到柱子的传力体系。同时对楼面主梁进行复核,不满足承载要求时可通过加大梁截面尺寸及配筋或在梁下保留支撑的形式加固。

5免高支模贝雷架转换平台施工的现场应用

5.1工艺流程

以中惠铂尔曼项目为例来说明高支模贝雷架转换平台的工艺流程:根据梁板荷载受力分析,确定楼面贝雷架排布间距→根据吊装条件选择贝雷架组装方式→单榀贝雷架楼面或地面组装完成后,进行单元构件的组装→在楼面下层洞口位置形成单元构件进行吊装或选择平推就位→铺设贝雷架上部支撑底槽钢并调平→搭设支撑架及模板体系→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达到拆模强度拆除贝雷架[6-8]。

5.2操作要点

5.2.1确定贝雷架的排布间距

根据上部支撑体系的确定和贝雷架的排布情况,确定传至搁置在洞口边梁的荷载,再提交设计院复核,因受力较大,故增加了搁置主梁配筋。另外,由于顶部主框架梁的荷载较大,在柱子两侧的贝雷架两端需采用双贝雷片承受端部弯矩和剪力。每2榀贝雷架作为1个单元(2片9m标准间距的贝雷架及之间的连接片),根据贝雷架上部支架及施工活荷载对贝雷架受力进行计算,得出每个单元的布置间距(图5)。每种不同颜色代表一个贝雷架的最小单元。

5.2.2贝雷架吊装

本工程B区完全在塔吊半径覆盖范围,且B区洞口跨度仅4.5m,只需2节贝雷架组装后即可满足,质量轻,经塔吊吊装性能分析,满足贝雷架单元的吊装要求,故B区采用地面组装单元,直接吊至楼面洞口就位的方式(图6)。

A区不完全在塔吊半径覆盖范围,且位于塔吊尾端,洞口跨度9m,需4节贝雷架组装后才能满足,单元组装质量较大,塔吊无法满足吊装要求,故将A区单榀最小构架吊装至楼面,在跨端组装单元,采用液压车平移就位的方式(图7)。

5.2.3贝雷梁顶部槽钢铺设及排架搭设

在施工安装贝雷梁完成以后,以横向及竖向2个方向焊定位挡块及压板,在贝雷梁上部铺设14#槽钢,槽钢间距与上部模板支撑立杆间距相同,贝雷梁间固定方式采用φ16mm的U形螺栓,按单个节点设置1套螺栓固定。铺设

槽钢后,由于楼面的平整度的误差,需要在槽钢底部用木楔子调平,再进行槽钢和贝雷梁的固定,采用电焊方式固定,防止滑动。待固定后进行排架的搭设(图8)。由于主梁位置荷载较大,贝雷梁紧靠柱子表面,需提前浇筑平台高度范围内柱子,否则后期无法支模浇筑。

5.2.4贝雷架平台的拆除

贝雷架平台的拆除要遵循先装后拆的施工方法,采用在7层屋面底部放置预埋板或吊环的方式用于配合手拉葫芦拆除,并及时将其运走。最初方案中,楼面上的卷扬机把架体的1节拉到楼面边拆解后,用预埋的吊环配合手拉葫芦把剩余的几节架体整体从空洞里吊至地面后再拆解。从安全性等方面考虑,更新的拆除步骤如下:

1)拆除梁板模板支架、木方、模板,再拆除贝雷架底弦安全平网,最后拆除枕木后,拆除9m跨贝雷架梁。

2)将贝雷架上部的槽钢拆除。通过在混凝土梁板上预留倒链吊钩,将9m贝雷架吊移至楼面上的液压车后再平移至卸料平台附近。操作人员就地分解架体至1.5m×3.0m的贝雷片后运至卸料平台,最后由塔吊吊至地面(图9、图10)。

6效益分析

6.1社会效益

项目采用了贝雷架作为模板支撑体系的平台,在达到施工要求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操作安全性,经济和时间上也都获得了节约,保证了施工进度,同时,具有可周转性,避免了传统采用钢梁作为转换平台时,需要加设拉杆或底部斜撑的工序,对类似工程有较好的参考指导意义。

由此可见:贝雷架转换平台的经济效益较好。

参考文献:

[1]左建江,杜思访.贝雷架在高支模排架支撑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6Z):40-41.

[2]刘辉.浅谈贝雷片在房建高支模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6):61-62.

[3]吕飞虎,尹超辉,章燕清,等.贝雷架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19):-.

[4]黄爱锋,杨叶红.贝雷架在高空大跨度房屋建筑中的运用[J].施工技术,,38(S1):-.

[5]舒宝庭,张记生,徐世明.贝雷架在高空大跨度房屋建筑中的运用[J].建筑技术开发,,37(5):29-30.

[6]马伟良.贝雷架在高空大跨度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16):,.

[7]黄伟锋.贝雷架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与浅析[J].建设监理,(12):74-76.

[8]唐帆.贝雷架在建筑模板工程中的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

转载自建筑施工《免高支模的贝雷架转换平台施工技术》作者:陈静波吴志杰程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0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