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墩施工模板配置为大块定型钢模,采用翻模施工。施工时墩底部及顶部实心部分分别一次浇筑成型,其他段自下往上每4~6m一个循环施工,搭设之行爬梯上下用,汽车吊或塔吊配合施工。
1、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1.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清理承台顶面→测放墩台身中心及底部轮廓线→绑扎钢筋→支底部实心段模板→浇筑砼→混凝土养护→空心段第一循环绑扎钢筋→空心段第一循环支模→空心段第一循环浇筑砼→空心段第一循环混凝土养护→空心段第二循环直到墩顶。
1.2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2、施工准备
2.1墩台身施工前,应将基础顶面清扫干净,无建筑垃圾和灰土等杂物,承台顶面与墩台身接触范围内浮浆凿除,露出均匀粗骨料并冲洗干净。
2.2整修结构钢筋,将墩台身预埋钢筋上的水泥浆清除干净。
2.3用全站仪在基础顶面测定中线、水平,标出墩台身底面轮廓线。
3、墩台身摸板
3.1墩身各部位混凝土按照内实外美的要求,模板均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钢模板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必须满足施工需要。钢模板面板一般采用6mm钢板,模板拼缝处的上下竖缝、横向拼缝错台不能超过1mm。板面平整圆顺,无扭曲,无凸起、烧伤、锈蚀等缺陷,平整度误差±1mm。
3.2模板进场后先进行试拼装,符合要求后将模板打磨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以利于拆模,保持混凝土外表色泽一致。
模板整体拼装时要求错台<1mm,拼缝<1mm,模板接缝采用建筑专用双面止水胶带。安装时,利用全站仪校正钢模板两垂直方向倾斜度和四个角点的准确性,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垂直度、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浇注砼。
模板加强清理、保养,始终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任何翘曲、隆起或破损的模板,在重复使用之前要经过修整,直至符合要求时方可使用。模板在运输、拆卸过程中,一定要轻拆轻放,防止变形。
3.3按设计要求预留墩身泄水孔及通风孔、安装检查梯预埋件。
3.4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4、钢筋加工及安装
4.1技术要求
4.1.1钢筋: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照批次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钢筋原材料试验合格后,对钢筋进行试焊,并将试焊件送检,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焊接作业。电焊条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等应符合现行标准及施工图要求。
4.1.2钢筋在加工厂内集中加工,运至现场绑扎成型。钢筋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图规定:
4.1.3钢筋使用前要进行调直、除锈去污。
4.1.4采用钢筋弯曲机在工作台上进行钢筋弯制。
4.2钢筋接头
4.2.1墩身钢筋接头应采用单面或双面搭接焊、帮条焊等方式,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试验。
4.2.2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4.2.3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弯折角度偏差不得大于4°。
4.2.4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ld(d为钢筋直径),并不得大于3mm。
4.2.5钢筋电弧焊接头的搭接部分要预弯,预弯长度单面焊为10倍的钢筋直径,双面焊为5倍的钢筋直径。箍筋搭接部分双面焊应不小于5倍的钢筋直径,单面焊应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两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
4.2.6在同条件下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个(不足个也按一批计)作为一批,从中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
4.3施工要求
4.3.1桥梁墩身钢筋由加工厂统一下料加工,运至现场安装。钢筋的制作和安装必须符合现行规范和验标要求。墩身钢筋的保护层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安装。
4.3.2钢筋基本要求:运到现场的钢筋具有出厂合格证,表面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3.3控制竖筋垂直度,准确在竖筋上标出箍筋、加劲筋的绑扎位置,将制备好的对应墩柱加劲箍按竖筋上标出的绑扎位置从下往上与竖筋绑扎紧密,再将加劲箍与四周每根墩柱竖筋紧密绑扎,要求绑扎后加劲箍筋水平。
4.3.4为保证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保证在混凝土表面看不到垫块痕迹,侧模安装时应在钢筋骨架外侧绑扎垫块(不得使用定位钢筋做垫),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美观性。垫块密度不少于4个/m2。
4.3.5焊接接头的设置要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钢筋接头所在截面按设计及验标要求错开布置,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得超过该截面钢筋总数的25%。钢筋接头位置避免设在基顶以上3m范围内。
4.3.6用于综合接地的钢筋必须在墩身的钢筋上下部位设置明显标志,在地面以下30cm及墩顶等引出位置按规定连接好接地端子或上桥连接母排。
4.3.7成型后的钢筋骨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钢筋加工及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5、混凝土施工
5.1混凝土拌制
5.1.1混凝土配合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试配时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符合强度质量要求。
5.1.2配制混凝土时,根据墩台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
5.1.3在混凝土拌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用的各种主要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合理的设计配合比。
(2)混凝土拌制时,为保证配合比准确,所有材料均按质量比配料,并经常检查各种衡器,使其准确无误,对骨料含水量应经常进行检测,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配料数量的偏差如下:水、外加剂及水泥应小于1%;粗、细骨料应小于2%。
(3)混凝土上料前对各计量器具按配比单校对无误后,方得开盘。
(4)混凝土应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延续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类型、混凝土坍落度等情况确定,时间不足时拌和物将达不到均匀要求,时间过长拌和物可能产生离析。一般要求不得低于下表的规定。
(5)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5.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输采用砼搅拌运输车,与混凝土泵车或混凝土输送泵配合使用。此车在运输途中可边运行,边以2~4r/min的慢速搅拌。混凝土的运输能力要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混凝土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运输时间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拌和物运输时间限值(min)
5.3墩台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运输罐车配合混凝土泵车或砼输送泵施工。
5.3.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以及各种机具、设备等进行检查,各项条件符合要求,各项准备工作安排就绪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5.3.2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5.3.3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5.3.4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辅助下落。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5.3.5应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层厚不宜超过30cm。用插人式振捣器振捣,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宜为50~mm,与侧模应保持50~mm的距离。每一处振毕,要边振动边竖向缓缓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捣捧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捣捧驱赶混凝土。
5.3.6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5.3.7每一循环的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
5.3.8浇筑墩台身混凝土时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由于墩台身混凝土方量较大,应控制混凝土水化热温度,以防结构开裂。一般应采取以下措施: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材料,掺入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降低混凝土拌和时所用骨料及水的温度。
5.3.9在施工下一循环之前,要对已浇筑混凝土顶面严格凿毛,并清洗干净。
5.4墩身实心段混凝土浇筑后,模板暂不拆卸,然后开始搭设墩身四周及内腔的钢管脚手支架,同时在实心段模板顶上安装支立好空心段第1循环内、外模板,搭设内模施工平台,接长墩身脚手架施工平台,采用汽车吊或塔吊提升墩身钢筋。采用混凝土泵车浇筑空心段第1循环混凝土。
施工时注意在实心段墩身顶部预留泄水孔,以利上面各节墩身施工期间养生水和雨水流出。
5.5其余节段墩身施工
依照空心段第1循环墩身施工程序,周而复始,直至完成整个空心墩身的施工。已浇筑完混凝土的墩身模板可按后述要求拆除,拆除后移至下一个墩身开始施工。
5.6墩顶实心段施工
利用空心墩内腔支架做支承,通过可调顶托调整标高,在支架上铺实心段底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施工时注意留置墩身检查孔。
6、混凝土养护
6.1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在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不宜小于15d。
6.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6.3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用带孔塑料管环向缠绕至已浇筑混凝土顶面的养护水桶,然后采用土工布包裹,土工布外侧用塑料薄膜包裹密贴,薄膜接缝用透明胶带密封,然后进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
6.4混凝土在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应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6.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6.6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养护过程作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6.7墩台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7、混凝土拆模
7.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墩身顶部实心段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能拆除。
7.2混凝土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要求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由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其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候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8、施工注意事项
8.1脚手架的搭设要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确保脚手架安全牢固。
8.2塔吊的轨道基础或混凝土基础必须经过设计验算,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基础周围应修筑边坡和排水设施,并与基坑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塔吊安装后,应进行整机技术检验和调整,经分阶段及整机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在无载荷情况下,塔身与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4/0。塔吊的金属结构、轨道及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并应设立避雷装置。每道附着装置的撑杆布置方式、相互间隔和附墙距离应按原厂规定,自制撑杆应有设计计算书。
8.3施工人员上高空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
8.4作业平台严禁堆放钢筋、模板等重物;
8.5模板安装、拆除一定要轻拿轻放,防止模板变形;
8.6模板拼接缝严密、不错台。错台高差小于1mm;
8.7混凝土和易性好,泌水率低,不超过1%;
8.8混凝土养护及时,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纹。
9、安全及环保要求
9.1安全要求
9.1.1基本作业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雷击、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施工现场的生产、库房、材料堆放场、修理间、停车场等要按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统一布置。
现场道路平整、坚实、畅通,危险地点要悬挂安全警示标志,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施工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其他人员也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佩戴个人劳动保护用具。
加工机具设备必须定期检查保养,及时维修。
墩柱施工属高空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作业平台设防护网。
9.1.2用电安全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5)规定执行;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并统一编号。其安装形式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造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电器设备及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均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用电设备的安装、保管和维修由专人负责,非专职电器值班人员,不得操作电器设备。
9.1.3消防措施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9.1.4焊接作业要求
施焊现场要有防火设施,附近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等物品,操作人员配戴防护用品,防止烫伤和失火。
9.1.5氧气瓶、乙炔瓶(罐)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同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m。禁止在工程内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乙炔发生器作业。
9.1.6定期进行以防火、防盗、防爆为中心的安全检查,堵塞漏洞,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9.2环保要求
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生活环境,防止由于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和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采取以下的控制措施。
(1)建筑垃圾及粉尘控制
对施工现场场地进行必要的硬化和绿化,并经常洒水和浇水,以减少粉尘污染。严禁抛掷垃圾,所有垃圾装袋运出。对装运建筑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车辆,派专人负责清扫及冲洗,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环境。
(2)噪音控制
合理安排夜间施工项目,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施工人员不得大声喧哗和撞击其它物件,减少人为的噪声扰民现象;砼浇筑选用低噪声振捣棒;运输材料尽量安排白天,减少夜间运输机械噪音;对参加施工人员实行教育,夜间不要大声喧哗,施工时轻拿轻放,严禁敲打物体;如遇特殊情况,提前贴出安民告示,以得到相邻单位及附近居民的谅解和支持。
(3)施工现场周围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对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对现场的车辆进行冲洗,严防污染路面。
(4)夜间施工的控制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将施工噪音较大的工序安排到白天时间进行,如混凝土的浇筑、模板的支设、砂浆的生产等;在夜间尽量少安排施工作业,以减少噪音的产生。对混凝土的施工,尽量争取在早晨开始浇筑,当晚11时前施工完毕。并且夜间施工时尽量减少电动工具的使用;注意夜间照明灯光的投射,在施工区内进行作业封闭,尽量降低光污染。
10、此交底中遗漏未交到的事宜,按有关设计规程和施工规范执行。
~~推荐阅读~~
发生“危大工程”事故,各单位如何定责?就是依据这10条
工地上的项目经理私生活乱吗?
你在现场,懂得土方计算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