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文高速全长68公里,桥隧比高达80%,沿线地面高程在50至米,是浙江地形条件最困难的高速公路之一,项目因此有着“浙南天路”之称,同时也是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地区中的景宁县和文成县的重要连接线,是一条承载着沿线41万民众殷切期盼的共富路。
今年初以来,浙江省交通集团景文高速指挥部深入开展“党建+安全”暨“赓续红色血脉,安全护航共富路”活动,紧紧围绕“党建安全双融促,齐抓共管保安全”,以“党建+安全”新模式,通过党员引领示范,用“红色引擎”点亮高质量发展“安全绿灯”,实现了“1+12”的良好成效,护航共富“畲之路”。
党员带头,夯实安全基础
“工友们,今天是建党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要把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的主要会议精神传递给大家,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带给大家。”在景文高速项目景宁高架桥施工现场,桥梁一队队长周华明正带领队友们进行“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今年4月以来,景文高速项目积极动员党员带头讲安全,红色现场讲,将革命故事、省党代会精神与立功竞赛和班前讲评相结合,团结带领产业工人传承浙西南革命基因,接地气的“露天宣讲”让工人们了解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此外,该指挥部每月开展一期“景文安全基层谈”,根据现场典型施工类型,邀请一线党员、班组长、资深专家等多角度分享现场安全生产经验,促进全员思想上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防护技能和保障措施上得以丰富和提升。截至目前,“景文安全基层谈”已累计开展14期,受众约余人次。有针对性和接地气的班前讲评和“景文安全基层谈”受到参建员工的一致好评,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创新赋能,提升本质化安全
在主塔高.32米,高度相当于75层楼的文成高岭头水库特大桥施工过程中,20多米的墩柱上每天都有“蜘蛛人”上下攀爬进行高处作业,如何使安全爬梯适应山区陡峭的地形、人员上下更安全成为摆在项目面前的一道难题,项目副总工董泊宁是一名党员,他带领技术人员广泛查阅资料,不断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提出使用混凝土墩柱安全爬梯简易拼装装置,解决了安全爬梯安装稳定性和周转使用等难题。自今年景文高速项目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改良创新活动以来,景文高速项目已成功申报包括五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完成了一系列课题,通过“小微改”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安全难题,提高了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本质化安全水平,为安全生产增添了多重保障。
守土有责,党员身边无隐患
景文指挥部以“党员进班组,党建在现场”为工作载体,把所有党员按照责任包干,做到控制性节点工程施工班组都有党员分布,发挥党员在项目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身边无隐患”的理念,把党旗插在现场,把党徽亮在胸前,在安全生产方面既做“带头人”又做“监督人”。7月的高岭头水库特大桥施工现场烈日当空,党员李亚鹏历经20分钟的攀爬到达米高的塔顶,仔细检查塔吊限位装置和视频监控系统,不一会儿他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来不及休息,他又驱车赶往叶麻尖1#隧道竖井施工现场,熟练地检查卷扬机钢丝绳有无断丝和异响情况,仔细清点上下井人员登记和作业记录,地面检查完成后,他又乘坐升降机到地下米深度的作业面,拿出检测仪器仔细检查气体浓度和核对人员信息。面对烈日炙烤的塔顶和潮湿的竖井,李亚鹏笑着打趣道:“这是名副其实的‘冰火两重天’。”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守护着施工一线的平安,践行着党员身边无隐患的理念。
坚守“阵地”,攻坚克难勇担当
2月21日,景文指挥部成立了景宁高架桥、三插溪特大桥、高岭头水库特大桥等关键节点工程联合办公工作专班,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中心任务,发挥“盯关跟”的精神,党员带头坚守“阵地”。在景宁高架桥施工过程中,指挥部工程处党员吴浩全过程跟踪,每次悬索挂篮前移、钢筋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施工时,都要对索力、挂篮稳定性、夜间照明等方面检查验收,经常是“白加黑”。6月7日,当景宁高架桥合龙后,吴浩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身上的担子并没有轻松多少,继续攻克着交叉施工、路面施工等一项又一项的重任。这也是景文项目所有党员的一个缩影,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挥洒着青春和汗水,奠定了安全生产的基石,为平安景文保驾护航。
相关负责人表示,景文指挥部通过“党建+安全”模式的有效辐射,确保景文项目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在党建和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强有力的基础下筑牢织密安全生产网,为景文高速年底通车打下坚实基础。(刘建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