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小妹建机场记湘西机场最美塔吊

通讯员:龙恩泽、龙权、龙子民

清晨,当别人家姑娘刚开始读书、放牛、打猪菜、绣花……甚至还躲在被窝里的时候,湘西花垣县猫儿乡糖果村23岁的苗家阿妹杨少奇已经和工友们一道,徒手爬上多米高的塔架,坐进了只有2个平方米左右的操作室,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变弧”“一档下”“勾”“小侧”“两档走一下”……8月26日,看着杨少奇手握操作杆,在地面信号的指挥下,甩开吊臂和钢绳。随着一条条完美的物体运动轨迹形成,一吨吨建筑材料也就被拉上高空,准确地停放到了指定的位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到这一波波“”的操作是来自一位身材瘦弱的苗家少女。

年,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把更多的学习机会留给弟弟妹妹,初中毕业后杨少奇选择了外出打工。进过厂、上过工地,做过推销员、当过搬运工,为了有一技之长,她还在张家界国辉建材公司拿到了塔吊司机资格证……但不管做什么,她都很认真地去学、很刻苦地去钻研。她说:“虽然没有读过太多书,但在社会这所大学里,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最高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万把块钱吧。”在问及她在外地打工收入的时候,杨少奇笑了笑。

年秋,她和同乡排儿村的石吉志同道合、喜结连理。不幸的是,公公意外身亡,家里的生活重担早早压在了这对年轻的夫妇身上。

“那个冬天,接到公公不幸去世消息的时候,我和丈夫刚到广州打工不久。为了第一时间赶回家尽孝,我们连续转了几趟车,尤其是夜间挤在火车上的时候,我和丈夫又冷又饿,只能紧紧地依偎到一起。可等我们回到家,公公已经躺在黑漆漆的棺材里了。那时候我就在想啊,如果湘西有飞机,我们就可以早点回家。年夏天,为了能回家生下第一个宝宝,我挺着大肚子从广州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天气又闷热,我回到家脚都肿起来了。那时候我又想,如果湘西机场建成了,我就可以不要受那些罪。女儿生下来以后,听说湘西机场建设缺少塔师,所以,我和丈夫商量,丈夫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继续外出打工,我到机场上应聘当塔吊师,这样不仅可以照顾婆婆和女儿,也算为家乡建设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在问及她作为一个女孩子,为什么选择塔吊机手这个行业的时候,杨少奇如是回答道。

塔吊司机虽然是操纵机械进行作业,但每天早早就要从宿舍里出发到操作室,光爬多米的塔架扶梯就需要20来分钟,而且十分消耗体力。同时,为了保障整个施工程序的畅,随叫随到,塔吊司机往往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杨少奇介绍说:“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每天都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工作期间尽量少喝水。最怕的是操作室里的空调不工作。夏天,坐在驾驶室里就像坐在苗家蒸糯米糍粑的蒸笼里一样,电风扇吹的风都是热的;冬天,寒风从驾驶室四面八方的缝隙里钻进来,感觉只有穿像宇航员那样的防护服才能保暖。”

说到苦和累,杨少奇动情地说:“湘西机场建设,凝聚着来自全国各地工友们的血汗。别的不说,为了抢抓工期,很多外地的工友大半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大家都在为我们湘西机场建设舍小家顾大家。作为土生土长的苗家儿女,参与机场建设,我把这当作一份荣耀,这点苦这点累不算什么。”

猫儿乡离湘西机场只有二十几公里,和外地的工友比较,大雨天或者工地闲着的时候,杨少奇都可以回家。有时候工地连续作业天数长了,她也会趁夜间休息的时候赶婆家或娘家睡上一晚。洗衣做饭、浆洗缝补,她样样都会;耕田种地、春播秋收,她样样知晓。她说:“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看看老人、陪陪孩子、做做家务,都是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看着老人们在家顺心、丈夫在外安心、女儿成长开心,我就是幸福的。”

班主龙丙文评价说:“很多像她这样大的姑娘都还不懂事,可她却能上得了天、下得了地,工地上是一把好手,在家还那么贤惠,难得!”

杨少奇工作之余喜欢用手机拍照。尤其是站在塔吊上面鸟瞰湘西机场建设过程及周边苗寨人家的生产生活,春天的绿、夏天的蓝、秋天的黄、冬天的白,湘西机场建设的很多美丽风景都被也收在手机里。她的抖音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817.html